星期五, 10月 08, 2010

99學年度第一學期~段考衝刺【801專區】

第一次接觸理化這科,不知道大家吸收得如何?
上課過程希望儘量減低內容的嚴肅度、距離感
讓大家儘量從已知的東西、生活的經驗中
去找到能夠類比的點來做連結~
不知道我的努力,有沒有帶給你們足夠的幫助

希望能聽到你們的看法,讓我們的互動
在愉快之餘,也能夠更有效率些 ^_^

加油囉!

5 則留言:

芋圓 提到...

請問老師,
聲音的頻率,
在何種情況下會改變?

柏 @TW 提到...

@芋圓~

哈囉,你怎麼會留到這一篇來呀?? 呵呵^^
是因為看到「801」嗎?

基本上…這個問題要深究的話,真的有點難解釋,不過國中階段,大概就只希望大家試著明白:
波在特定介質中傳遞時,速度是固定的,所以,只有當波從一個介質、傳入(傳到)另一個不同的介質時,才會有所改變

而追溯回源頭,什麼是頻率呢?
這要分為2種狀況來談
若是水波、繩波、彈簧波的情況,這時候,拉著他們擾動的「手」(也就是「振源」)怎麼振動,水、繩子、彈簧就只能乖乖地跟著振動~所以這時候,國中階段只要大家簡單把他們視為相同的!
【手振動的頻率 = 波的頻率】

但是,另外一些情況~ 比如:撥動吉他的弦、拍擊鼓面、敲打黑板或講桌,這些生活中的情況
你想想看,假設我用「一秒一下」的節奏來拍打或撥弦,而你把他視為「頻率」的話,試問,這個「一秒一下」的動作、製造出來的波,不也應該是個「頻率=1Hz」的波嗎?? 若是如此,怎麼能夠聽得到他們的聲音呢?? 我們耳朵能聽到的聲音,至少是20Hz以上呀! 所以,可見得我們的【「動作頻率」(節奏~ 在這邊就是「一秒撥一下或拍一下」),並不等同於「聲音的頻率」!】
(試著回想~ 我是不是只敲了音叉一下? f=1Hz… 但你有沒有聽到音叉透過共鳴箱放大的聲音? 有吧~ ^_^ )

那麼,「聲音的頻率」是哪來的??
我們在國中只能簡單解釋:他就是鼓皮、黑板或吉他弦,本身的基本頻率、是一種特性 (難以說明的物質本性)

希望這樣能稍微幫你多理解、或想通一些喔! 有問題再繼續提出吧 :) 加油。

柏 @TW 提到...

再補充一下:
吉他的弦,發出的聲音~是由弦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(當然,手指押的位置,就會影響他的音高~但無論怎麼押,都不會讓他發出笛子的聲音,永遠都只會是吉他的聲音)

同樣的,鼓發出的聲音,也是鼓面的特性~ 黑板或桌子,雖然不是樂器,發出來的聲音不算悅耳,但也是因為木板之特殊振動頻率和音色,可是,你就會發現,敲黑板的聲音,只有大小聲之別、談不上什麼高低音的變化!

芋圓 提到...

敢問老師,
光線遇到凹透鏡,
會如何變化的啦?
是否與與遇到凸透鏡一樣有某種定律的啦?
那又是什麼呢?
的啦啦啦啦啦!

柏 @TW 提到...

@芋圓:

凹透鏡的原則比較迂迴曲折一點~
和凸透相同的地方是: 過鏡心的光線,視為不會偏折

不同的地方是「平行主軸入射」的這一道光線:
對凸透鏡來說~所有平行主軸的光線,在穿過凸透鏡的時候,都會被折向主軸上的一個點,也就是焦點

但對凹透鏡而言~ 平行主軸入射的光線,會被折散,但所有被折散的光線,利用「光的可逆性」去倒推他們的光徑時,就會發現,所有光徑會在原來的那一邊交會在同一點上面! 這一點就是課本上的虛焦點

這樣明白嗎? :)
還不ok的地方,明天再當面聊囉 ^_^